Skip to main content

《想克服对数学的记忆力差?(上)》

         如果问哪些事能让你印象深刻?对哪事特别容易产生记忆?那些能让你很开心,或很伤心的事,你都对它特有记忆里,对吧?那些你从不放在眼里和心里的事,你会记得吗?会有印象吗?科科。。。

        有些人,天生对数学有莫名其妙的熟悉感,一听就懂,一点就通;有些人,是后天性培养出来的,对数学很好胜;

        有些人,很乖,会很顺从做好数学功课,不懂就会提问老师;有些人,不敢主动,会期待老师讲解答案;

        有些人,数学就如卫生纸,用过后就丢,记忆里从不在意它的曾经出现过,有需要时找家人或朋友就能有供应;还有一些人,命中注定数学是他的死穴,像似惧高症或密集恐惧症之类的,永远解不开的一个死结。


        未完待续。。。
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杨老师 任教于独中数理补习班

欲知补习班的开班讯息,可以点击此链接 
 ↣ 联系我们

浏览次数 : 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《喜帖 invitation card,发?不发?》

          科技发达的同时,给了人们多一个选择~电子喜帖~           旧时代,要把最要好的朋友,甚至从外坡或外地的,都请来出席参加婚宴时,都必须花上好几天到处奔跑发喜帖。正当“电子喜帖”的功能降临后,减轻了新婚夫妇的劳力和时间,无法正面给喜帖,不过都会亲自拨打一通电话为心意,以作补偿。          没收到喜帖,该怎样?           新婚夫妇当面吃一顿饭聚餐聊聊,以作补偿和顺道送上一个温馨提醒给晚宴的时间和地点,属于没有喜帖卡之下的一种隆重和正式的人肉式的邀请函。          再没收到喜帖,怎么办?           我们就不该硬着头皮,去质问新婚夫妇,应要避讳否则万一碰钉子的答案让你我双方都尴尬,甚至友情受损。          喜帖只在当天出席晚宴时才发,会怎样?           也没怎样,就像你去了最豪华的餐厅,坐下后啥也不点只喝白开水,然后付了最贵的 Sky Juice 而已。我们一般给的喜帖红包,若在籍学生则半价,否则打工族或无业族都一律RM100起跳,关系更亲或更要好的,就看本身钱财状况和你的眼光,愿意想多给多少 is up to you。所以当你遇到这样不发或没提早发喜帖的状况之下,仿佛要我出席晚宴不先给红包,坐了下来欣赏表演节目,我啥不吃只喝水,离席前才决定红包里钱的份量,RM10 也好过没给,而且是给多了。你省了时间和金钱没发喜帖没通电话致歉,我则能省红包钱也尚了脸还出席送上祝福,回头一想则是尴尬出席了一场没被正式邀请出席的晚宴,感觉是来填补空缺的。 人生一次最隆重的晚宴 却没了最简单的人情和亲情的邀约 那么 请容许我穿着背心、短裤、拖鞋、 出席只跟你握手说恭喜,没能给红包 至少我能把祝福,亲自送到你手 ================...

《数学解答篇(下)》

       曾有一篇的内容,我分享的两道数学题,给大家知道,数学好不好玩。因为数学不是历史,它不能靠读,就可以学得来,因为数学需要反复的做练习,需要有经验解答不同等级的数学题,以便能提高你对数学思维和应变能力。        这一次要为上一篇的数学提问,作解答。第一道题问道 :求 1 到 99 中的奇数和,与偶数和的之间哪个大?且大多少 ?        先说明,奇数和意思是 1+3+5+7+9+ …… + 97+99 ,而偶数和意思是 2+4+6+8+10+ …… + 96+98 。我们不应该直率地去计算之和数,反而我们要以机灵的方式,先将某一单数和一双数做配对和比较,如 : 2 比 1 大 1 、 4 比 3 大 1 、 6 比 5 大 1 、…… 、 96 比 95 大 1 、 98 比 97 大 1 。如此可发现, 1 至 98 的数字里 ,双数配与单数,促成 98 ÷2=49 组,也就是说, 1 至 98 里的偶数和,比奇数和大 49 。以此推论, 1 至 99 的数字里,奇数多了一个数字,为 99 ,且无配对,所以奇数和比偶数和大 99-49=50 。        第二道题如 :一记者问爷爷几岁,爷爷则说:“我 27 岁生长子,以后每三年生一个,共生了 5 个 ,现在幼子的年龄为 35 岁,你算算看我几岁?”这道题容易让大家犯了最大的粗心,利用 27+(5 ×3)+35=77 岁。因为这道题的一开始不是说明 3 年后才生第一胎 ,第二胎 ,第三胎,等等。。。依照原本题目的资料,长子不应该在计算人数内,因为爷爷生五个孩子时的年龄为 27 、 30 、 33 、 36 、 39 ;计算应该如此 : 27+(4 ×3)+35=74 岁。        没答对此两道数学题,也不用气馁或对数学有反感,先要准备纠正你的粗心,从正确答案中学习,吸取经验,下一次需回答更细心,所谓有心学就不...

《网络世界的霸凌和侵害,你遇过?》

        数码和网络,以及小科技型如手机,成为了我国众人们生活的必须品。目前全马有超过60%的人口,手上都掌握着一部智能手机,再配上上网配套,随时随地都能与社交媒体软件连接。这不止带给手机公司和网络配套商家稳赚一笔,同时在黑暗世界开通了另一道隧道给骇客,也可称为黑客(Hacker)!他们是对设计、编程和电脑科学拥有高度理解的人。【取自于 wikipedia】         我们没必要了解骇客是如何运作和行动,但因为他们是科技里无处不在的神秘人,只要他们手指就可以操控远方其他人的科技,实在太可怕了。我们就需要多留意一些文章,和新闻报道,学习教训如何实施基本的防范措施,有时会说防不胜防,但这胜于你不防范,直接让骇客盗用你的资料和财产,让你一生的血汗钱和努力,一夜间消失无踪,就如地面上有现金、支票和保险箱,小偷看到了后最先会去拿哪一样,你的财产不防范,就如现金一样坦白给小偷看,最先吸引小偷来取走。        脸书最长见的缺乏防范措施,就是点击某某非官方的贴图,让你打开另一道页面,可能是让你玩命运游戏,都会要你先允许他人能够采取你账号的资料,甚至于某些带有色情贴图,最容易引人去点击的图案,在你不知不觉下,已经陷入的科技的陷阱,骇客的套圈,就如开通了你家第一道大门,让他们进入参考你家里,在网络世界就如让骇客进入你手上的科技,挖掘属于你隐私的资料。有些骇客,是以网络病毒为钱财目标,只要有你的一个点击,一秒钟后开始侵入你的户口,再来利用你的账号,在你不知不觉下,转发给通讯录里的每一个人,赌注有下一位受害者,原以为朋友的转发,好心给予一个点击,却换来一样的遭殃。        要防范网络骇客,第一,不存入含有隐私的资料在社交媒体户头里和网络科技运用程序Apps。第二,拒绝与陌生人通过好友请求。第三,收到转发连接link,先与对方再三确认,就可以知道对方是模仿者还是本人通过社交媒体回应您,之后就可以安心点击连接观赏。要是你懒惰做防范,也别怪骇客,在暗中选中你,让你一夜间的人生变黑暗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杨老师 任教于独中数理补习班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