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《大考来临了,课外活动先放一旁呗!》

        步入初三生活开始,学生就要认清一个事实,就是面临大考(初中统考考试),你三年所学的就要一次过吐回出来温习一遍,然后应付考题!

          校园和补习班,在这一整年都会准备无限的习题,帮助学生复习初一初二章节的重点的同时,学生也要吸收初三章节重点,如果学生心不在焉,温习也不怎么频繁努力,哪怕一两道题目,都可以把你给考倒。此刻的你很积极参与课外活动,但也影响了你的温习时间,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分配自己的时间。

         虽然从小学、中学、再上大学,参与课外活动都是必须的,因为你可以从中学习与提高个人的才能,自我增值 (soft skills) ,如人与人沟通技巧,领导与团队合作处理事物,让毕业后的你要步入社会面对工作环境时,能面对各种职场上的挑战。话虽如此,目前还在学校的你仍然要有足够的知识和条件才可以顺利升学深造,将来在社会里才能有更好的立足点。

         初中的三年里,除了足够睡眠的时间以外,温习时间也不应该少于课外活动和娱乐的时间,尤其是在初三的这一年,投资温习的时间都必须有所增加,而课外活动和娱乐的时间则相对要减少一些,直到你大考完毕。

         认真学习,努力回答考题,给自己有满意的成绩,这样不会辜负这三年的所学。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杨老师 任教于独中数理补习班

欲知补习班的开班讯息,可以点击此链接 
 ↣ 联系我们

浏览次数 : 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《喜帖 invitation card,发?不发?》

          科技发达的同时,给了人们多一个选择~电子喜帖~           旧时代,要把最要好的朋友,甚至从外坡或外地的,都请来出席参加婚宴时,都必须花上好几天到处奔跑发喜帖。正当“电子喜帖”的功能降临后,减轻了新婚夫妇的劳力和时间,无法正面给喜帖,不过都会亲自拨打一通电话为心意,以作补偿。          没收到喜帖,该怎样?           新婚夫妇当面吃一顿饭聚餐聊聊,以作补偿和顺道送上一个温馨提醒给晚宴的时间和地点,属于没有喜帖卡之下的一种隆重和正式的人肉式的邀请函。          再没收到喜帖,怎么办?           我们就不该硬着头皮,去质问新婚夫妇,应要避讳否则万一碰钉子的答案让你我双方都尴尬,甚至友情受损。          喜帖只在当天出席晚宴时才发,会怎样?           也没怎样,就像你去了最豪华的餐厅,坐下后啥也不点只喝白开水,然后付了最贵的 Sky Juice 而已。我们一般给的喜帖红包,若在籍学生则半价,否则打工族或无业族都一律RM100起跳,关系更亲或更要好的,就看本身钱财状况和你的眼光,愿意想多给多少 is up to you。所以当你遇到这样不发或没提早发喜帖的状况之下,仿佛要我出席晚宴不先给红包,坐了下来欣赏表演节目,我啥不吃只喝水,离席前才决定红包里钱的份量,RM10 也好过没给,而且是给多了。你省了时间和金钱没发喜帖没通电话致歉,我则能省红包钱也尚了脸还出席送上祝福,回头一想则是尴尬出席了一场没被正式邀请出席的晚宴,感觉是来填补空缺的。 人生一次最隆重的晚宴 却没了最简单的人情和亲情的邀约 那么 请容许我穿着背心、短裤、拖鞋、 出席只跟你握手说恭喜,没能给红包 至少我能把祝福,亲自送到你手 ================...

《数学解答篇(下)》

       曾有一篇的内容,我分享的两道数学题,给大家知道,数学好不好玩。因为数学不是历史,它不能靠读,就可以学得来,因为数学需要反复的做练习,需要有经验解答不同等级的数学题,以便能提高你对数学思维和应变能力。        这一次要为上一篇的数学提问,作解答。第一道题问道 :求 1 到 99 中的奇数和,与偶数和的之间哪个大?且大多少 ?        先说明,奇数和意思是 1+3+5+7+9+ …… + 97+99 ,而偶数和意思是 2+4+6+8+10+ …… + 96+98 。我们不应该直率地去计算之和数,反而我们要以机灵的方式,先将某一单数和一双数做配对和比较,如 : 2 比 1 大 1 、 4 比 3 大 1 、 6 比 5 大 1 、…… 、 96 比 95 大 1 、 98 比 97 大 1 。如此可发现, 1 至 98 的数字里 ,双数配与单数,促成 98 ÷2=49 组,也就是说, 1 至 98 里的偶数和,比奇数和大 49 。以此推论, 1 至 99 的数字里,奇数多了一个数字,为 99 ,且无配对,所以奇数和比偶数和大 99-49=50 。        第二道题如 :一记者问爷爷几岁,爷爷则说:“我 27 岁生长子,以后每三年生一个,共生了 5 个 ,现在幼子的年龄为 35 岁,你算算看我几岁?”这道题容易让大家犯了最大的粗心,利用 27+(5 ×3)+35=77 岁。因为这道题的一开始不是说明 3 年后才生第一胎 ,第二胎 ,第三胎,等等。。。依照原本题目的资料,长子不应该在计算人数内,因为爷爷生五个孩子时的年龄为 27 、 30 、 33 、 36 、 39 ;计算应该如此 : 27+(4 ×3)+35=74 岁。        没答对此两道数学题,也不用气馁或对数学有反感,先要准备纠正你的粗心,从正确答案中学习,吸取经验,下一次需回答更细心,所谓有心学就不...

2023年:后疫情时代

     正式恢复实体课半年后,相信很多老师已经慢慢化解那网课教学的焦虑,心慌学生旷课,不做网课练习和不受控的学生学习态度。若还有学生至今都非常依赖网课教学课程,我希望这些学生可以保持自律性能监督自己的功课练习,网课出席率,和提问交流学习。毕竟网课的老师通过线上控管还是有一定的限制范围,而这就变成给学生一个超自由的学习环境。坚持实体教学的我,非常期待学生当面回答技巧和临场发挥,然后生动化地回馈给学生,胜于银幕上的无感传播。     2 年的疫情使得大家无法相见,之后的一见个个都是惊讶和惊喜,有的声带变得成熟,有的长高长肉了,有的两粒眼睛变四眼仔了,有的还突然变得乖乖学生很有陌生感的那种。疫情减缓让学生能恢复见面上课,大家也重新认识同班朋友,但记忆中的样子都是佩戴着口罩的模样 。 当你有机会看见朋友摘下口罩的完整脸型时,你是不是目不转移会多看几秒呢,感觉有些熟悉的陌生人?哈哈哈!     新的一年,新政府也诞生了,疫情趋势也看似稳定,期待接来能看见教育制度的改革,毕竟我国的教学模式已过半个世纪但缺乏改良配合新时代的需求。